我爱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百科

黄疸 _0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03日    点击:[14]人次

黄疸

针灸大全急症针灸 -黄疸-【概述】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

黄疸一般分阳黄、阴黄两类。阳黄病程短,病势急,属于急症,其中传变急速,病情更为凶险者,称为急黄。本节着重讨论阳黄。针灸治疗本证。始见于《针灸甲乙经?卷十一》:“黄疸刺脊中”,并据黄疸的不同症候,分列主治俞穴。《肘后备急方》提出割舌下血脉治疗“急黄”。古人对本证救治十分重视,孙思邈在列举各种针灸药物之法后,指出:“黄疸之为病,若不急救多致于处,所以具述古今汤药灸锃方法”(《千金翼方?卷十八》)。

宋《太平圣惠方》用点烙法治疗三十六种黄疸,颇为独特。   现代医学中的黄疸与本证含义相当。故凡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胆道疾患等均可按此辨治。

1.治则:清热利湿,解毒退黄。

2.处方:脾俞、阳陵泉、太冲、至阳;急黄加大椎、胆俞、涌泉。

3.方义:阳黄,乃脾胃湿热薰蒸所致,取背输穴脾俞,泻其湿热;肝胆被郁,功能失职,致遍身发黄,故选胆经之合阳陵泉、肝经之原太冲穴以疏泄肝胆,令胆汁得循常道。至阳位于督脉,是退黄之验穴。急黄势急病重,宜急取大椎穴清泻热毒,胆俞利胆退黄,涌泉穴引热下行、醒脑定神。

4.治法:首先在阳陵泉穴区按压得敏感点,即予深刺施泻法,持续运针片刻;继刺脾俞,平补平泻,至阳、太冲亦用泻法。然后,均留针20分钟~30分钟。如为急黄,大椎、涌泉施凉泻法,涌泉亦可以三棱针点刺出血。胆俞深刺,平补平泻法,刺激宜强。 急黄,尚需配合其他中西医疗法。

5.古方辑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黄疸:然谷主黄疸一足寒一足热,喜渴;章门主伤饱身黄;中封、五里主身黄时有微热;太冲主黄疸热中喜渴”;“劳宫主黄疸目黄”。 《类经图翼?十卷》:“鼻交O中:……黄疸急黄,此一穴皆主之。

针入六分,得气即写,留三呼五吸不补”。 《通玄指要赋》:“胸结身黄,取涌泉而即可”。 《针灸逢源?卷五》:“遍身面目俱黄,小便黄赤或不利:脾俞、然谷、涌泉”。 《神灸经纶?卷三》:“黄疸:公孙、至阳、脾俞、胃俞。酒疸目黄面发赤斑:胆俞”。

【古案选介/名家验案】 黄疸案

一人伤寒,至八日,脉大而紧,发黄,生紫斑,噫气,足指冷至脚面,此太阴证也,最重难治。为灸命关五十壮、关元二十壮,服金液丹、钟乳粉,四日,汗出而愈。(《扁鹊心书》)

本栏目仅供学习与参考,切勿模仿施治!

本♂文♂来源三妈妈育儿网,转载请联系!

花卉杂志社

中国集体经济杂志

中外企业文化杂志社官网

汽车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