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百科

伤寒的饮食原则民间治疗偏方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19日    点击:[10]人次

伤寒的饮食原则 民间治疗偏方

一、伤寒的饮食原则

(1)多进水分:每日需2000~3000毫升(根据孩子具体情况)包括流质饮食和饮料。多饮新鲜的果汁、蔬汁及饮品,可供给西瓜水、鲜果汁、淡茶、过箩豆汤。对牛奶不耐受者可试用酸奶,以增加水分的摄入量以利于利尿散温排毒,每日摄入2000—3000毫升。

(2)高热能:高蛋白、高碳水化物饮食,热能每日约应需2000~2500千卡,每日每公斤体重80~120千卡。如果患儿食欲不好,最好设法维持在1100~1700千卡。(1~6岁)蛋白质每日每公斤2.5~3.5克,至少维持在35~55克以上。应选择优质蛋白,如奶、蛋、鱼、鸡、虾及牛、羊肉、猪肉、肝等。亦可加适当的豆制品。豆浆、豆腐、豆腐干等,碳水化物应占总热能的60%以上。多食米粥、藕粉、炒面、蛋花汤、米糊等。

(3)适量脂肪:在不影响患者食欲和消化的前提下,适当供应易于消化的脂肪,如奶油、蛋黄、香油等以增加热能,每日约30~50克,烹调时尽量用植物油,植物与动物油之比为2:1.

(4)高维生素:注意补充B族及维生素C,以维持患儿的正常代谢及肠溃疡面的愈合。如过箩的西红柿、胡萝卜、西瓜、草莓汁等。必要时可服维生素片剂。

(5)尽量食无刺激饮食并坚持少量多餐:经3——4周后发烧减退,病人食欲增加,饮食可由高热量少渣半流改为高热量高蛋白少渣软饭。但必须提高警惕,因肠道溃疡尚未愈合或尚有发展的可能,此时易发生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必须严格限制粗纤维食物,如蔬菜、硬果、生果和粗粮。供给时应制成果泥、菜泥。蛋白质食品应制备得软烂极易消化,不食用油煎炸食物。每餐食物数量不宜过多,分小餐为宜。每日6—7餐或更多些。禁食一切生冷菜果。

(6)细心观察随时调整饮食:伤寒病变化大,病情复杂,急性期腹胀可用清流,少用牛奶、蔗糖;腹泻应减少脂肪摄入;出现肠出血、肠穿孔,应立即禁食。病情允许时,先小匙喂温开水、淡盐水,渐至果汁水。出血停止后可用去油的肉汤、鲜果汁、牛奶等。再好转可用蒸鸡蛋羹、蛋汤等。一周后食少渣半流或软食。

二、伤寒治疗的方法有哪些

1、一般治疗

(1)休息严格卧床休息。

(2)饮食易消化高热量、高营养流质或无渣半流质饮食,防止暴饮暴食,避免引发和肠出血及肠穿孔。

(3)降体温和便秘处理高热时可用温水或温水酒精擦身,必要时使用1/3~1/2解热剂,不宜大量应用,以免虚脱。便秘者以生理盐水低压灌肠或给开塞露,禁用泻药。

(4)腹胀处理给予少糖低脂肪饮食,必要时用松节油涂腹部及肛管排气,禁用新斯的明。

(5)隔离入院后即按肠道传染病隔离直至临床症状消失后,每隔5~7天作粪便培养,连续两次阴性后可解除隔离。

(6)严重毒血症患者在足量有效抗菌素配合下可少量应用糖皮质激素。一般用氢化可的松25~50加入葡萄糖液中静滴。

2、并发症治疗

(1)肠出血卧床休息,严密观察血压、脉搏、神态变化及便血情况。给予适当镇静剂及止血剂。适当输液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2)肠穿孔早期诊断,早期处理。一旦确诊,应及早手术,加强抗菌药物治疗,控制腹膜炎。

(3)中毒性心肌炎大量抗生素治疗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加强心肌营养,心功不全时,可应用小剂量洋地黄制剂。

3、抗菌治疗

(1)氯霉素成人剂量每日1.5g~2.0g,小儿每日30mg/kg~40mg/kg,分4次口服,或静脉滴注。体温下降至正常并稳定2~3d后,将剂量减半,继续给药10d~14d。间歇疗法的氯霉素每日剂量同上,体温降至正常后2~3d可考虑停药,间歇1周,再服药1周。应用氯霉素应注意血象,有骨髓抑制表现应立即停药改用其他抗菌素。

(2)复方新诺明成人每次2片,每日2次,首次加倍,儿童酌情减量,疗程7~10d。

(3)氨苄青霉素成人每次1g,每日3次口服,儿童每日40~80mg/kg口服14~21日为一疗程。

(4)头孢类抗生素可用第三代,如头孢哌酮、头孢他啶等。

(5)喹诺酮类氧氟沙星,200mg,每日3次。环丙沙星,0.25,每日3次。

4、慢性带菌者治疗

(1)复方新诺明每次2片,每日2次,连服21日。

(2)氨苄青霉素每日6g,分次静滴或口服,并加用丙磺舒每日1.5g,疗程4周。

(3)氧氟沙星300mg,每日2次,疗程6周。

由上可见,对于人们身体上所出现的伤寒的症状,其实是可以采用一般治疗、并发症治疗、抗菌治疗和慢性带菌者治疗等方法的,而在医治该病的时候,伤寒患者还要注意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三、治疗伤寒的偏方

1、伤寒坏症(伤寒症或其他时疫,病久体弱,脉沉伏,不省人事)。用人参一两,加水二杯,煎至一杯,以井水浸冷后服下。不久,鼻梁出汗,既药有效。此方名“夺命散”(即“复脉汤”)。

2、伤寒症流鼻血(因汗出不来而流鼻血。如血色紫黑,不可止血,还要服温性之药。等到有鲜血流出,便急服本药去止住)。用滑石粉和米饭,捏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在口中稍稍嚼破,清水送下。血立卡。

3、伤寒厥逆(身有微热,烦躁,六脉沉细)。用人参半两,水煮,调牛胆南星末二钱,热服。

4、伤寒劳复(身热,尿赤如血色)。用胡黄连一两、山栀子二两(去壳),加蜜半两拌匀,炒至微焦,研细,再加猪胆汗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另取生姜二片、乌梅一个,浸在三合童便中,半日后,去渣留尿,加温,饭后将药丸送下。

5、一切伤寒。用白芷一两、生甘草半两、姜三片、葱白三寸、枣一枚、鼓五十粒,加水二碗,煎药服下服汁,煎药服下取汗。不汗再服。此方名“神白散”,或“圣僧散”。

6、伤寒狐惑(按:狐惑症象是:虫蚀下部,痛痒不止,脉数而无热,汗出不止。病初起时,目尽赤,七、八日后,四角变黄黑)。用薰草、黄连各四两,咬细。在白酸浆一斗中浸一夜。煮成二升,分三次服。

7、伤寒(初觉头痛,内热脉洪)。用葛根四两,加水两升、豉一升,同煮成半升服。加生姜汁更好。

8、伤寒。用紫背浮萍一钱、犀角悄半钱、钩藤钩几个,共研为末。每服半钱,蜜水调下,以出汗为度。

9、伤寒劳复,卵肿股痛。用竹茹一升,加水三升,煮沸几次后,服汁。

10、伤寒。用乌梅十四枚,盐五合,加水一升煎取半升,一次服下取吐,吐后须避风。

四、伤寒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10天左右,其长短与感染菌量有关,食物型暴发流行可短至48小时,而水源性暴发流行时间可长达30天。典型的伤寒自然病程为时约4周,可分为4期:

1.初期

相当于病程第1周,起病大多缓慢,发热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常伴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与咳嗽等。病情逐渐加重,体温呈阶梯形上升,于5~7天内达39~40℃,发热前可有畏寒而少寒战,退热时出汗不显著。

2.极期

相当于病程第2~3周,常有伤寒的典型表现,有助于诊断。

3.缓解期

相当于病程第3~4周,人体对伤寒杆菌的抵抗力逐渐增强,体温出现波动并开始下降,食欲逐渐好转,腹胀逐渐消失,脾大开始回缩。但本期内有发生肠出血或肠穿孔的危险,需特别提高警惕。

4.恢复期

病程第4周末开始,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一般在1个月左右完全恢复健康。

越野世界版面费

四川水泥期刊官网

中国社区医师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