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6期科学育儿揭幕世纪育儿难题散养PK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14日 点击:[3]人次
2010年6月16日,《阳光宝贝》在法国上映。
这是一部由托马斯·巴尔姆斯执导,Hattie、Mari等主演的纪录片,
它记录了4个国家4名婴儿从出生到一岁多学会走路之间的成长过程。
这四名婴儿分别是非洲纳米比亚奥普沃的厐倪骄(Ponijao)、日本东京的玛丽(Mari)、蒙古巴彦钱德曼的贝雅(Bayar),和美国旧金山的海蒂(Hattie)。
四个婴儿的生长环境完全不同。
非洲部落的生养最近天然,厐倪骄没有衣物包裹,他们在土地上打滚,随手于土里捡了不知什么动物的骨头,拿起来便咬进嘴里,母亲们不管,在一旁快乐聊天。
蒙古草原的贝雅可获得城里孩子的一些玩具与育儿设备,每天跟各种动物相处,对于杀牛宰羊等活动,见怪不怪。
东京的玛丽有漂亮的婴儿车,有夜晚自动摇晃的电动“摇篮”,有精致极了的小衣服,有各种启发智力的玩具,并且时常被益智玩具搞的崩溃大哭。
旧金山的海蒂,她的家庭属于中产阶级家庭,新奇玩具不胜枚举,小小年纪的她就可以把这些玩具玩得十分通透。但是她很少接触“自然”,至多不过是和家里的小猫相互观察。
物质与文化的不同,造就了四个家庭不同的养育方式。
大致可以分成“散养”和“圈养”,然而,哪一种养育方式是正确的呢?
一部分家长支持“散养”,他们认为散养的孩子不仅不会差,幸福度还很高。
2020年,灌南县高考理科最高分王续颖,她的总分是406分,其中,语文130分、数学171分、英语105分、物理A、生物A+。
王续颖兄弟姐妹四个,她的妈妈在她读小学时就生病去世了。
她是由爸爸带着长大的,爸爸是家里的唯一的经济来源。
因为生活所迫,爸爸对他们兄弟姐妹管教得很少。
他们都是散养长大的。
但他们依旧拥有大格局、高视野,
遇到困难不气馁,总是用乐观的心态看待事情。
也有一部分家长支持“圈养”,他们认为孩子小、不懂事,想要孩子成才,必须由父母严格的养育才行。
在《不平等的童年》一书中,作者认为至少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美国中产阶级普遍实行的育儿方式大致可以理解为我们所说的“圈养”。
中产阶级父母对孩子的圈养是下意识地挖掘孩子的潜力,找到优势后,花费大量资金着重培养。
“散养”和“圈养”的定义十分好下,但若是一定要评出个高低来,十分困难。
就像纪录片《阳光宝贝》,四个可爱小天使生存环境天差地别,你难道可以说生活在日本和美国的小朋友更快乐吗?
很明显不能。
随着影片一帧一帧地放映,不难发现,小天使们虽然身处不同环境,但他们却体会到了同样的童真与欢乐。
而这部纪录片的导演也曾说过:“教育的好坏不是绝对的,在迥异的社会环境下,我们无法评判这四种哪一种教育方式更合情合理。”
所以,教育孩子不是一定要在“圈养”和“放养”中做选择,而是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稳定的点。
既能让孩子有足够自由的发展空间,又能明白世间法则,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