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房产

高晓松的四条育儿经历揭秘高晓松母亲育儿经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14日    点击:[4]人次

12月12日,在北京后海边的一个四合院里,高晓松妈妈张克群接受了媒体采访。

谈及教育,她说:“我给孩子削过两根铅笔后,就再没管过他们。”

因为在张克群看来,父母未必比子女高明。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这句盛行一时的话,正是源于高晓松的母亲张克群。

张克群出身名门,学识渊源。

父亲张维,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深圳大学的创办者,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母亲陆士嘉,流体力学家、教育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校教授之一。

而张克群自己,出生在德国,成长于中国,读书在清华大学,师从建筑大师梁思成,毕业后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全家福(右一是张克群)

而张克群讲起话来,也活脱脱是一个段子手,常常逗得人们捧腹。

如果人们见过张克群,也就不会为高晓松的妙语连珠而感到意外了。

简单却深奥的育儿心经

儿子高晓松是家喻户晓的音乐制作人,女儿高晓江是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博士。

问及教育秘诀时,她总结了一句话:“教育应该是理念上的教育,而不应该是具体的教育。”再直白点说,就是“别管那么多!”

然而,这里的“管得少”,却与普通意义上的“放养”有着天壤之别——

一个家庭的爸爸妈妈都在搓麻将,指望小孩看书,那不可能。我们家里要不就看书,要不就听音乐,所以孩子也是。”

高晓松也曾在《鱼羊野史》中也提到过:

“当时我家里有好多书,连走廊里都摆满了书。看书得把笔记记在卡片上,于是我们家到处堆满了卡片。

我常常随手捡起一本书,一看就是一个下午。对我而言,读书就像吃饭。”

除了家里的书多,母亲对其耳濡目染的影响也十分深刻:

“妈妈领着年幼的我和妹妹在颐和园长廊,仰着头讲每一幅画的意义,从那些精致的物件开始讲述无比生动的历史”。

高晓松和母亲张克群

此外,张克群还尤其注重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她会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女儿高晓江还小时,有一回晚上走路时突然问张克群:“为什么我们走路的时候,月亮也在走路?”

张克群一时答不上来,就把女儿带回家让父母帮忙解答,“全家一个物理博士,一个大教授,还有一个本科生围着孩子解答这个问题......

试想,有这样的家庭环境,孩子想不优秀也难吧?!

活出自己,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上大学以前,张克群的父亲希望她学外语。但梁思成却鼓励她忠于自己的喜好学建筑。

后来张克群果真就报考了清华大学建筑系,成了梁思成的门徒之一。作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的她,把建筑当成一生的事业。

2002年退休后,张克群又重新投入了对古建筑的调查研究之中。并将自己那段时间调查得到的资料整理成三本书出版。

张克群《画说老北京古建筑》系列

“很多建筑书就是太学术了。我写书的宗旨是:不把人逗乐了,书就绝不出版。”

高晓松曾说:“我妈从小就教育我们,不要被一些所谓的财产困住……她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妈现在还在流浪,一个人背包走遍世界,一个人考察美国天主教遗址。”

受母亲的影响,高晓松和妹妹高晓江也一直都过着浪漫肆意的生活,用高晓松的话说,“是母亲给了我生活的道路和理想”。

写在最后

有不少人总喜欢把教育的成功归结为:有钱、有权、有资源。

我承认,这个世界存在巨大的贫富差异,但有钱和懂教育,真不是一回事情。

比起花钱,更重要的是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还有一点更重要的是,他们不会把注意力放在“别人什么都有,我什么都没有”上面,而是专注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孩子。创造环境,创造机会。

可能这就是普通家长和优秀家长之间的区别吧!

每个孩子不尽相同,因材施教才是“育儿根本”。

关注公众号【九力星球】,看更多育儿干货~

中外企业文化杂志

国际公关

中外食品工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