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育儿的感悟隔代教养该如何扬长避短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14日 点击:[6]人次
隔代教养,是当前大部分养娃家庭的现实问题,也是关乎“一老一小”的民生问题。近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冀秋阳项目团队的一项调查有了结论——
这份面向老年人的调查问卷中,有七成老人愿意帮年轻人带娃,且有八成的老人感觉带娃过程很幸福,但与之伴随的,是与下一代在日常生活照顾方法、孩子管教方式等方面的诸多分歧。有六成老人坦言,因自身体力跟不上,令孩子运动活动受限、体力精力得不到充分释放,而自己育儿大多凭经验,学习新知识、新方法的意识还不够。
六成老人带娃体力跟不上
在这份调查报告中,帮忙带娃的中老年人以55岁及以上居多,所调查的孙辈年龄几乎都在6岁以下。让团队成员感到意外的是,有近七成老人愿意帮下一代带娃,且在带娃的过程中,近八成老人感到幸福。
“在做调研前,我们的预想是:老人家帮忙带娃是‘无奈的选择’,因为网络上有很多这样的声音。但这次我们调查发现,绝大部分老人主动选择帮孩子去带孙辈,这也说明,其实在育养孩子、帮助年轻人成长上,中老年人是自愿付出的——这一点超出我的想象。”冀秋阳说。
在参与调查的近300名老人中,绝大部分都是因子女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孩子,所以和子女共同带娃,其中,有近四成老人只搭把手或负责接送,有超四成家庭祖辈是带娃主力。尽管大多数老人愿意帮后辈带孩子,但对祖辈们来讲,照顾孙辈是种复杂、矛盾的情感体验。调查显示,仍有六成老人感到有压力——这种压力,不光来自于保证孙辈的安全,更来自于和子女之间存在的育儿分歧。
调查显示,日常生活照顾方法,孩子的管教方式,面对孩子磕碰受伤、生病的态度,成为两代人育儿中的“三大分歧”;此外,生活作息时间安排、教育投资观点及孩子自理能力培养做法,也在两代人育儿过程中存在较明显差异。
有61%的老人坦言,带孙时自身体力跟不上,孩子运动活动受限、体力精力得不到充分释放;有43%的老人认为育儿大多凭经验,学习新知识、新方法的意识还不够;42%的老人认为自己过度呵护照顾,孩子自理能力、探索空间受限;此外,还有34%的老人认为在家庭规则上,会纵容孩子,破坏家长给孩子立的规矩,同时,承认自己溺爱、娇惯孩子。
来自四川达州的杨德玉今年52岁,在广州帮忙带孙子已有4年之久。她告诉记者,自己带娃虽有一定的压力,但是并不算大,因为一来自己年轻,体力、精力足以应付;二来自己心态平和,她认为教育孙子是小两口的事情,“孩子爸爸妈妈在家时我很少管,但如果对孩子一些做法实在看不惯的话,我该教育还是要教育。”
杨德玉说,自己也认识好几位赴穗带娃的“老姐妹”,她们中有的年龄偏大,带孩子确实力不从心,只能帮忙做做饭。这些中老年人大多从农村来,文化水平偏低,“没有好的教育经验留给孩子,只能让儿女自己去摸索”。
“科学育孙”课程走进社区
冀秋阳向记者回忆,自己在做调查期间,发现不少受访老人心理矛盾:虽然自己刚开始愿意带孙辈,但在带养的过程中和子女教育理念产生冲突、有了矛盾,自己伤了心。“我觉得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会影响到带孩子的效率和感觉,接下来,我们希望能增加隔代教养课程中老年人心理沟通的内容——它不仅仅适用于老年人,亦适用于年轻的父母。”冀秋阳说。
记者获悉,就在不久前,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已与广州市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签订了社区教育项目合同,学校承担社区教育项目“科学育孙、隔代教养”,开设《隔代教育——科学育儿》社区教育课程。系列课程内容包含了理念转变、育儿知识、幼儿照护技能等内容,解决老年人隔代教养、科学带娃的“痛点”问题,提升老年人福祉、提高科学育儿质量。目前,广州白云区石湖村部分村民已尝到了科学育儿指导的甜头。
广州市实验外语学校副校长叶和丽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祖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是促进儿童发展和有效处理孩子教育问题的有利条件。“一个10口之家存在45种关系,而三口之家只存在3种关系,人际关系相对复杂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孩子成长,但是,隔代教养不能代替亲子教育,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感和父母那里得到的安全感是一种天然的情感关系,无法取代。”叶和丽介绍,中国福利会2012年在上海的调查发现,父母带的孩子在精细动作、平衡与协调、速度与敏捷、力量、适应技能五个领域,遥遥领先于祖辈带的孩子,而祖辈带的孩子只有在语言理解能力方面领先,“家庭教育责任分工明确,目标一致,隔代教养才能利大于弊。祖辈有边界地参与家庭教育,是可以做到双赢的。”
专家说:建立终身学习习惯的学习型家庭
在隔代教养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阶段不可回避的教育现实时,我们该如何客观面对、扬长避短,让三代人都受益?对此,记者专访了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0-3岁儿童托育专业委员会委员李青。
羊城晚报:隔代教养往往出现很多问题,祖辈有时会面临满腔热情的付出但孙辈不尊重、子女抱怨两头不讨好的局面,影响了家庭和睦。该如何破解这一问题?
李青:首先,要明确隔代教养的职责分工,父母必须是教育孩子的主导者。教养子女是父母的责任,而非祖辈的义务。隔代教养的弊端首先来自年轻父母因为祖辈的帮忙而当起了“甩手掌柜”,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又抱怨祖辈溺爱,不能按照科学育儿的观念和方式教养孩子。要避免隔代教养的弊端,首先明确职责分工,确定父母教育为主,祖辈教育为辅的方案。父母无论工作多忙,即使不能很多时间陪伴孩子,也要和祖辈一起找到长期系统关注孩子成长的教养方式。
第二,需要彼此尊重,架起沟通桥梁,统一教养观念,形成教养合力。由于时代差异性过大,祖辈与子女、孙辈会存在沟通方式上的差异,生活习惯上的差异,教养方式上的差异等等,这也是家庭矛盾爆发的地方,年轻父母请祖辈帮助教养孙辈,但不苟同祖辈的一些做法,祖辈有时也看不惯子女的做法。只有在充分交流全面沟通的基础上彼此尊重达成一致的想法,祖辈贡献自己的育儿经验和生活经历,年轻父母将互联网时代的科学教育观与其相结合,两代人在教育思想上达成统一,才能最终达到大家一致的目标——孩子全面发展。
羊城晚报:双方具体要怎么做?请您支支招。
李青:首先,父母对于祖辈要感恩并理解。祖辈帮助分担养育孩子的重任,对忙于工作的年轻父母是极大的支持。对于祖辈隔代亲的情感需求,要尊重和理解,懂得适当妥协,避免矛盾的尖锐化,要多和祖辈沟通,交流教育经验,要引导祖辈。
其次,祖辈们要给自己定好位,教育方式方法上要多跟孩子的父母交流,既不缺席,也不能越位。在生活中要不断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对孙辈实施正确的教育行为。
在家庭教育中,祖辈和孩子的父母一定要相互配合,形成教养合力,即使在方法上有一些冲突也应当私下调解。在教育过程中要明确有分歧时以谁说的为准。
羊城晚报:我们在采访中发现,部分祖辈因文化水平所限,对于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知识并不感兴趣。
李青:不管是祖辈还是父辈,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必须从增长教育知识上下功夫。家庭教育有自己内在规律。家长们都应当认真学习,在具体的家庭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家长们不论年龄,都应不断学习科学教育子女的知识,包括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以了解子女的身心发展特点,抓住关键期进行教育;其次是要多学习现代合理有效的教育方法,言传与身教结合;最后是要积极参加家庭教育讲座,阅读家庭教育书籍以及修习家庭教育课程等,用科学的方法来了解子女、走近子女、教育子女。也只有这样构筑全方位的学习平台,建立终身学习习惯的学习型家庭,才能保证子女的健康成长。(记者 崔文灿)
来源: 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