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是什么对布鲁氏菌的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14日 点击:[10]人次
布鲁氏菌是什么 对布鲁氏菌的研究成果
一、布鲁氏菌是什么
布鲁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细胞内寄生。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布鲁氏菌可感染人畜,具有高度传染性,人感染后会出现长时间流感症状或引发衰退性疾病。中国流行的主要是羊(Br.melitensis)、牛(Br.bovis)、猪(Br.suis)三种布氏杆菌,其中以羊布氏杆菌病最为多见,其次是牛种布鲁氏菌。
布鲁氏菌不耐高温,用于牛奶消毒的巴氏灭菌就可以把它们杀灭。
布鲁氏菌为小球杆状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不形成芽孢,一般无荚膜,毒力菌株可有菲薄的荚膜。初次分离时多呈球状,球杆状和卵圆形,该菌传代培养后渐呈短小杆状。
布鲁氏菌细胞膜是一个三层膜的结构,最内层的膜称为细胞质膜、外层膜称为外周胞质膜,最外层膜称为外膜。外膜与肽聚糖(peptidoglycan,PG)层紧密结合组成细胞壁,外膜含有脂多糖(lipolpolysaccharide,LPS)、蛋白质和磷脂层。
1985年WHO布鲁氏菌病专家季员会把布鲁氏菌属分为6个种19个生物型,即羊种(生物型1~3),牛种(生物型1~7.9),猪种(生物型1~5)及绵羊型副睾种,*鼠种,犬种(各1个生物型)。中国已分离到15个生物型,即羊种(1~3型),牛种(1~7.9型),猪种(1.3型),绵羊副睾种和犬种各1个型。
布鲁氏菌属依据其宿主的偏好性共分为9个种。但基因和免疫学的证据表明,传统的六种布鲁氏菌之间关系密切,一些微生物学家建议根据基因重新进行分类,将经典的6个种降级为生物型,归类于羊种布鲁氏菌(B.melitensis)。另外海洋哺乳动物布鲁氏菌与陆地品种在基因上有所不同。
布鲁氏菌菌有A、M和G三种抗原成分,G为共同抗原,一般牛种菌以A抗原为主。A与M之比为20:1;羊种菌以M为主,M比A为20:1;猪种菌A:M为2:1。制备单价A、M抗原可用其鉴定菌种。
布鲁氏菌菌致病力与各型菌新陈代谢过程中的酶系统,如透明质酸酶、尿素酶、过氧化氢酶、琥珀酸脱氢酶及细胞色素氧化酶等有关。细菌死亡或裂解后释放内毒素是致病的重要物质。
二、布鲁氏菌怎么进行传播
1985年WHO布鲁氏菌病专家季员会把布鲁氏菌属分为6个种19个生物型,即羊种(生物型1~3),牛种(生物型1~7.9),猪种(生物型1~5)及绵羊型副睾种,*鼠种,犬种(各1个生物型)。中国已分离到15个生物型,即羊种(1~3型),牛种(1~7.9型),猪种(1.3型),绵羊副睾种和犬种各1个型。
布鲁氏菌属依据其宿主的偏好性共分为9个种。但基因和免疫学的证据表明,传统的六种布鲁氏菌之间关系密切,一些微生物学家建议根据基因重新进行分类,将经典的6个种降级为生物型,归类于羊种布鲁氏菌(B.melitensis)。另外海洋哺乳动物布鲁氏菌与陆地品种在基因上有所不同。
布鲁氏菌菌有A、M和G三种抗原成分,G为共同抗原,一般牛种菌以A抗原为主。A与M之比为20:1;羊种菌以M为主,M比A为20:1;猪种菌A:M为2:1。制备单价A、M抗原可用其鉴定菌种。
布鲁氏菌菌致病力与各型菌新陈代谢过程中的酶系统,如透明质酸酶、尿素酶、过氧化氢酶、琥珀酸脱氢酶及细胞色素氧化酶等有关。细菌死亡或裂解后释放内毒素是致病的重要物质。
布鲁氏菌主要感染动物,牛、羊、猪、狗以及骆驼、鹿等动物都可能被感染。布鲁氏菌传播给人最主要的途径是接触性传播,其他途径包括饮食、接触患病动物皮毛。通常情况下,这种细菌可能通过三种途径进入人体:吃了被感染的奶制品或者不熟的路边烧烤;通过人体的呼吸进入;通过人体表面的伤口进入。
在这三种途径中,通过呼吸感染并不常见,一般只发生在屠宰场或者培养此类细菌的实验室中。通过皮肤伤口进入,也往往是屠宰场工人居多。许多野生动物也可能被感染,狩猎者也有一定的感染风险。
对于普通人来说,接触动物的机会不多,通过这两种途径感染的风险很小。喝未经灭菌的生奶,或者这样的奶制成的奶制品,是普通人感染的主要途径。
三、布鲁氏菌可以致使什么病种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生殖系统。羊感染后,以母羊发生流产和公羊发生睾丸炎为特征。本病分布很广,不仅感染各种家畜,而且易传染给人。
对于人类,布鲁氏菌可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马尔他布鲁氏菌(Brucellamelitensis,也称为羊种布鲁氏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最大。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类疾病还有以下几种名称:马尔他热、地中海弛张热、波浪热或波状热。
人类主要通过为病畜接生羊羔或牛犊等接触病畜及其分泌物,或接触被污染的畜产品,病菌经皮肤、黏膜、眼结膜、消化道、呼吸道等不同途径感染布鲁氏菌。
进入人体的布鲁氏菌被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所吞噬,但不被杀灭,成为胞内寄生菌,沿淋巴管到达局部淋巴结生长繁殖后,再侵入血流引起菌血症。由于内毒素作用,导致患者发热,随后细菌进入肝、脾、骨髓、淋巴结等网状内皮系统形成新的感染灶,再次进入血液,又出现菌血症而致体温升高。如此反复形成菌血症,使患者的热型呈波浪式,临床上称为波浪热,并容易变为慢性疾病及反复发作。
孕期动物对布鲁氏菌最易感,感染后常引起流产,但人感染后不引起流产。
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军在发展生化*时最先使用布鲁氏菌,布鲁氏菌也是美军成功研发的第一个细菌战*。
四、布鲁氏菌感染后有什么表现
进入人体的布鲁氏菌被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所吞噬,但不被杀灭,成为胞内寄生菌,沿淋巴管到达局部淋巴结生长繁殖后,再侵入血流引起菌血症。由于内毒素作用,导致患者发热,随后细菌进入肝、脾、骨髓、淋巴结等网状内皮系统形成新的感染灶,再次进入血液,又出现菌血症而致体温升高。如此反复形成菌血症,使患者的热型呈波浪式,临床上称为波浪热,并容易变为慢性疾病及反复发作。
孕期动物对布鲁氏菌最易感,感染后常引起流产,但人感染后不引起流产。
大多数病人有急性感染表现。主要为波浪状发烧为其特点,发烧约2~3周,继之1~2周无烧期,以后再发烧。常伴多汗,头痛,乏力,游走性关节痛(主要为大关节)。有时全身症状消退后,才出现局部症状。
腰椎受累后,出现持续性腰背痛,伴肌肉痉挛,活动受限后,影响行走。常可产生坐骨神经痛。局部有压痛及叩痛,少数病人于髂窝处可扪及脓肿包块;也可产生硬膜外脓肿压迫脊髓及神经根,出现感觉、运动障碍或截瘫。同时可伴有肝、脾肿大,区域性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慢性病人可伴有其它多处的关节病变。但大多数发生在腰椎,少数发生在胸椎,胸腰段,骶椎或骶髂关节者。男性病人可有睾丸肿大,睾丸炎症表现。本病有“自愈”趋势,但历时较长。未接受治疗者复发率约占6%~10%。
预防方法
首先要在旅行当中避免食用或饮用未经消毒的奶、奶酪或雪糕。如果不确定奶制品是否经过消毒,那么就不要食用。此外,在处理动物内脏时应戴上橡胶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