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地求生育儿服务怎么开侠客岛网游防沉迷怎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14日 点击:[4]人次
来源:海外网
网络游戏防沉迷新规出台,有人欢喜有人愁。
有的家长笑得合不拢嘴:“好歹盼到这一天”;有的孩子得知一周只能玩3小时,抱着电脑放声痛哭;有的孩子偷偷在网购平台上租成年人账号,或者干脆请“心软”的祖父母代为认证。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桥梯。”游戏监管的防沉迷系统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
网游防沉迷提醒(图源:网络)
一
防沉迷新规要求,未成年人每周只能玩3小时游戏——周五、周六、周日晚8点至9点。以前只要有电、有网、爸妈管不住,想玩多久玩多久;现在,到了时间就强制下线,不少孩子接受不了。
他们涌入游戏平台给差评:“只有节假日可以玩,这不妥妥要我命吗?”也有青少年认为,自制力跟年龄并不必然相关,成年人打游戏打到昏天黑地咋不管?于是,网上租用成年人游戏账号的生意悄然兴起。
在网购平台输入“手游租号”,一系列信息相继弹出:“下单秒发”“首单0元”“各段位都有号”“后续无人租继续玩”。租号以小时计价,每小时低至1元,登录过程也很简单,就算遇到人脸识别,店家也能提供“售后服务”。
租号信息(图源:网购平台)
所以,有人建议,干脆引进指纹、人脸验证等生物识别方式,严打提供租号服务的商家。
这样做当然有效。但教育专家认为,游戏、消遣的需求一直存在,不借网络游戏宣泄,就会从短视频等其他渠道冒出,网络游戏之所以备受青少年青睐,是因迎合了其心理特征。
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心理咨询师彭鑫对岛妹说:“青春期学生叛逆心强、好奇心重,但自控力不成熟,容易沉溺于角色扮演、惊险刺激、支配感强的游戏中。”
二
事实上,玩游戏是人类的天性,它能让人从“正事儿”中暂时脱身,松松弦、换换脑子。
但游戏的种类和质量千差万别。有的游戏,点开就是衣不蔽体的裸露画面,充满强烈性暗示和血腥场景。曾有17岁少年深陷游戏世界,外出时与人发生口角,竟抄起凳子砸向对方头部并反复殴打,“以为仍在游戏中”。
岛上已为人父母者,看到这类消息连连摇头:“孩子咋能玩这么暴力的游戏呢?这不是冲击心灵、教坏孩子嘛!”不过,岛上带娃的父母对游戏也并非全然持禁绝态度:“益智、不上瘾的游戏不仅能让孩子玩得开心,也能学到东西。”
游戏的品质决定于游戏公司打磨精品的态度。
曾有不少好游戏增长了我们的见闻,让我们学到人情可贵,感受离合悲欢。如有玩家因《刺客信条》将巴黎当作精神故里,穿梭街巷、无须导航,在塞纳河畔感动落泪;有玩家在《航海大时代》里感受商路周转的大开大合,对气候、洋流、各种文明形成了初步的感性认知;有年轻玩家因见义勇为而英年早逝,游戏开发者为纪念他,将其中一个角色以他的名字命名。
游戏中也有广阔的世界,能带人看遍历史人文,跨越大江大海。
可惜,如今占据玩家大部分时间的游戏,很多不再传递价值、启发思考,仅仅追求上瘾和动物性的爽感,用装备、排位、技能让玩家欲罢不能,满是镜头色情、语带挑逗、打打杀杀如破瓢开瓜的重口味场景。
如果一款游戏只看重玩家黏性,靠满足玩家的返祖需求吸引其不眠不休、氪金投入,那这类游戏只能算发泄欲望的工具。即便是网络游戏也有价值观。与游戏深度互动的玩家,可能在无意中被影响甚至形塑价值观,不可不慎。
一些国家对网络游戏开出了负面清单:德国开设网络游戏“黑名单”,对宣扬杀人、暴力的游戏一律封杀,同时推行分级策略,12岁等级的游戏有战争或打斗场景,但会被控制在最小程度;16岁等级可有频繁枪战,但不能有流血等暴力场景。美国也实行分级策略,所有网游按年龄分级并命名区分。
所以,中国监管网络游戏并非孤例。
游戏分级标识(图源:网络)
三
如今,网游已成为不少青少年的社交话题。
有中学老师对岛妹说,常听学生调侃:“不‘吃鸡’不‘农药’(游戏《绝地求生》与《王者荣耀》),咱俩可能没得聊。”岛妹也曾见学生三五成群:“怎么着,今儿斗地主还是《王者荣耀》?”
2020年,共青团中央做了一组调查:在使用互联网的未成年人中,62.5%经常上网玩游戏,其中玩手游的占到56.4%。可见网游受众之庞大。
岛上有众多80后、90后,我们的成长发端并非暴露在网络环境下。说起当年爱好,熬夜刷武侠小说者有之,听摇滚乐玩吉他者有之,户外打球游戏者有之,玩泥巴、捕蜻蜓、追猫狗、爬树上房更大有人在,守在电脑前不眠不休的倒是少数。
后来,互联网大潮涌起,网络代替了线下许多消遣场景。打游戏、追剧、看网文、聊QQ,直至微博、短视频、微信——人们不必相见,社交互动被简化到网线两端。育儿方式也相应改变:以前是“爸爸妈妈给我讲个故事”,现在是“我的平板电脑在哪里”。
现在的孩子注定天生是“网络原住民”,这是时代潮流,无可更易。也只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才能更好去思考如何规范网游、引导这代“网络原住民”健康成长的问题。
网络游戏已经深度嵌入社会生活,我们没法再倒退到没有网络的时代。对很多人来说,网络游戏提供了消遣、放松、交友机会,也在这个虚拟空间中得到成长。完全禁绝网络游戏根本不可能。
对网络游戏的监管,同样需要精细化。一方面,网络防沉迷系统要扎紧篱笆,精准识别游戏用户。但另一方面,必须明确对青少年成长的关爱应该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尤其是家庭的责任。因为很多时候,孩子对游戏的沉迷源于家庭对他们生长需求的忽视甚至放弃。
岛妹见过很多家长,孩子一哭闹,就塞一个手机给他,任他攥着手机看短视频、玩游戏一整天。有这样的父母,网络防沉迷如何防得住?
所以,与其归罪于网络游戏和孩子,不如好好反省一下,作为父母,是不是真正满足了孩子们丰富的身心放松需求?沉迷网游的时间是不是可以变成带孩子去公园野餐、到博物馆看展、一起做手工,或者在大自然中欣赏山水、呵护花草?
从这点来说,要让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发挥威力,家庭的作用谁都代替不了。
文/云歌
编辑/九段
来源/“侠客岛”微信公众号
责编:张婧妍、扈嘉翼
本文来自【海外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