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育儿请勿模仿不可轻信的十大育儿真理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14日 点击:[4]人次
身边有人告诉过你这些育儿经吗:剖腹产的孩子大运动能力落后、早学站的孩子早会走、说话晚的孩子更聪明、孩子出生时个头小会影响身高、枕秃就是缺钙、3岁前的孩子没有记忆……实际的情况呢,未必这么绝对。看看这10大传言背后的真相吧:
传言1:爬行练习可以让孩子更聪明
的确,爬行对于孩子的大脑发育、运动发育、空间感发育等均有重要意义。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可靠的研究结果证明,专门的爬行训练会对大脑发育有特别的作用。会爬的孩子并不一定更聪明,不会爬的孩子也未必就更笨。
提醒:顺应孩子自身的发展规律
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多爬,一看到孩子站起来就横加干预,导致有些孩子到了1岁都不太会站。与其强迫练习,我们更应该顺应孩子的发育规律,该爬时爬,该走时走,快乐、自由地发展就是最好的。
传言2:剖宫产的孩子大运动能力落后
自然分娩是正常的分娩方式。孩子经过产道的挤压,主动参与了一系列适应性的转动,刺激了他的皮肤及末梢神经,有效促进前庭功能和大脑的发育。这一过程对孩子免疫功能的构建、正常呼吸的建立以及今后的身心发展都有积极意义。剖宫产的孩子自然是少了这样的过程。故一些研究表明,剖宫产的孩子在大运动发育及感觉统合能力方面更容易出现落后。但是,这个推论并不是绝对的。许多剖宫产出生的孩子的运动能力也可以很优秀。
提醒:必须剖宫产时不必太纠结
准妈妈首先要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尽量选择自然的方式将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但如果因为某些高危因素必须剖宫产,也不必过分纠结。无论如何,妈妈和孩子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只是孩子出生后要多注重触觉及运动的发育,如多为孩子做抚触、多让孩子趴着玩等等。
传言3:早学站的孩子早会走
首先要纠正一个观念:无论站还是走,都不是教出来的,除了少数有发育异常的孩子外,绝大多数孩子都不需要父母过分干预,既不用刻意训练,更不能过分保护。孩子从坐到爬、从爬到站、从站到走,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一般来讲,站得较早的孩子走也会早一些。但也有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有些孩子天性谨慎,不到很有把握时决不会轻易迈出“第一步”;有些孩子的站是家长过度干预的结果,早早就站在学步车里,这样的站对孩子的运动继续向前发展是毫无益处的。
提醒:遵循孩子自己的步调
孩子的运动不是教出来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孩子提供安全、宽松的环境,让孩子遵循自己的发展轨迹,快与慢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共同享受成长的快乐。
传言4“:“贵人语迟”,说话晚的孩子更聪明
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发育进程,说话也是一样。有些孩子语言的理解能力非常好,也能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但就是开口晚,这样的孩子智力发育是没有问题的。但也有些孩子的说话晚本身就是智力发育落后的表现。所以,应该综合、全面地观察孩子的发育水平。
提醒:警惕“语迟”外还伴随的其他异常
在宝宝15个月大之前,单纯的说话晚并不用紧张,但是如果同时还存在其他方面的发育问题,如运动协调能力、理解能力、模仿能力、交流能力等出现问题,就一定要引起重视,切不可抱着“贵人语迟”的侥幸心理,而错过了孩子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15个月之后,宝宝还是没说出任何话,就要向医生咨询了。
传言5:安抚奶嘴用多久都没关系
安抚奶嘴是现代妈妈选择的育儿物品之一,常常能立竿见影地缓解孩子的哭闹。只要使用的时间不是很长,是不会影响孩子的牙齿发育的。但是如果长时间使用,则有可能造成牙齿咬合不正等口腔问题。
提醒:安慰宝宝不是只有安抚奶嘴
小婴儿哭闹总是有原因的,饿了、困了、害怕了,孩子都会用哭声来表达。及时给孩子准确回应,对他安全依恋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不得已时再借助安抚奶嘴吧!妈妈柔软的乳头、温暖的怀抱以及妈妈身上熟悉的味道,都是给孩子最好的安慰,会让孩子很快平静下来。
传言6:孩子出生时个头小将来也长不高
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孩子出生时的身高,很大一部分受母亲孕期的营养、健康状况影响,并不能预测日后的身高。孩子的身高与遗传及后天环境均有关系,父母的身高、营养、睡眠、运动、情绪等许多方面都与孩子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关系。有些孩子的出生体重、身高值都比较低,甚至父母身高都不高,但在科学养育下,孩子的个头却可以长很高。即使是早产、低体重的孩子,在精心的呵护下,体格发育都可以追赶上正常的孩子。反之,如果后天的养育不合理,出生时个头很大的孩子日后也未必个子高。
提醒:后天的养育对身高影响很大
妈妈从孕期甚至是孕前就要关注好自身的营养、健康及情绪,孩子出生后大可不必为出生时的身高所困扰,抱着轻松的心态,注重后天的科学养育即可。
传言7:宝宝哭不要抱,一抱就会惯坏
在宝宝说话之前,正是通过哭来和世界沟通的。你应该明白,自己是孩子的全部世界,哭是孩子跟这个世界的唯一交流,假如妈妈毫无反应,孩子就会产生挫折感,对整个世界失去信心。一些研究调查显示,父母在宝宝哭泣时立刻给予回应,让宝宝有被重视的感觉,有助于日后自信心与自尊心的建立,沟通技巧也比较好。
提醒: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一想
出生以前,孩子在妈妈的子宫里无忧无虑地度过了9个月,突然之间被抛到这个世界上,嘈杂的声音、刺眼的光线、混乱的环境对孩子来说是非常恐怖的,而小小的他除了躺在那里什么都不能做,还必须使劲吃奶才能生存,屁股经常湿漉漉的也很不舒服……从孩子的角度看,这些都是让他感到委屈的原因,他才会用尽力气、扯着嗓子号啕大哭。总之,孩子正处于需要无条件关爱的时期,不用犹豫,及时、正确地回应孩子的哭声吧。
传言8:枕秃就是缺钙
绝大多数的枕秃现象缘于生理性脱发。孩子躺的时间比较多,头部又特别容易出汗,经常接触枕头部位的头发常常掉得最明显。所以,枕秃并不意味着缺钙。但是,如果钙或维生素D摄入不足,孩子就可能出现烦躁、多汗的现象,出现枕秃的几率就会更高,所以才有了“枕秃就是缺钙”这样的误解。
提醒:真正缺钙的孩子不多
城市中的孩子真正缺钙的很少。对于正常婴幼儿来说,1岁以内的孩子每日奶量在600mL以上,1~2岁的孩子奶量在400mL以上,加上其他丰富的饮食,再加上每天的户外活动或适当补充维生素D,基本能满足钙的需求。
传言9:3岁前的宝宝没有记忆
成年人对3岁之前的生活似乎没有留下多少印象,那段时光就好像被人用橡皮擦从大脑中擦走了一样。弗洛伊德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儿童失忆期”。于是有人据此得出“新生儿的大脑尚不成熟,不能储存记忆”的结论。在过去,这种观点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有研究表明,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大脑记忆的能力早在宝宝一出生,甚至在子宫里就已经开始形成,以某种方式记录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影响着我们以后的发展。
提醒:为孩子制造美好记忆
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准备丰富有趣的刺激,为宝宝留下美好的回忆吧!要知道,许多情绪强烈的回忆都源于生命早期。那些挨打、被忽视等负性痛苦经历,会深深烙印下来,延续到成人以后。而记忆里的童年如果充满安全感,这样的孩子成长起来会更容易、更从容。
传言10:让宝宝早些独睡有利于培养独立性
什么时候分床睡,并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孩子都在按自己的节奏成长,有的孩子一定要和你一起睡,坚持分床会惹来他的号啕大哭,反而增加了你的疲惫;而有的孩子很小就能自己睡了,分床可以让你也能早点得到不受打扰的优质睡眠。反过来,如果你会因为自己不和孩子一起睡而产生不安和愧疚感,进而引起育儿的心理压力,对孩子肯定也是不好的。总之,让孩子独立睡的标准并不是年龄,而是你和孩子自己。
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