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大功率充电器维修点变电站蓄电池的诊断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14日 点击:[3]人次
本报记者 赵 超 实习生 唐 馨
蓄电池是变电站整个二次系统的心脏,当交流电失电时,蓄电池就是变电站照明、控制、信号等二次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动力。
今年39岁的兰海,18年来初心不改,练就了一手“看听嗅摸”诊断蓄电池的绝活,至今已及时发现并处理蓄电池缺陷600余起,是百色供电局直流电源系统专家。他用聪明和才智创造、发明,做好无间隙保电,是自治区级劳模工作室的带头人,迄今为止已带领团队完成职创35项,获奖11次,获专利授权14项。
有毅力——
研究数吨蓄电池
兰海信奉的工作哲学与众不同——“工作、学习、生活密不可分,我看过的大国工匠,要么把家搬到车间,要么把车间搬回家。只有通过长期的磨练与积累,才能‘修炼’成功。”
在兰海家里,真有这么一间工作室,不仅拥有公司工作室的“标配”,还有许多自费购买的专业仪器和工具。家庭工作室堆放最多的除了各种电路板之外,就是各类蓄电池。
“目前市面上几乎所有民用级和工业级的蓄电池种类,我都研究过。”大到电动汽车,小到手电筒,兰海研究过的蓄电池以“吨”来计算。
对蓄电池的痴迷和钻研,兰海的技术水平飞速提升,练就了一手“看听嗅摸”的绝活。在一次对重要客户的用电检查中,他一进入蓄电池室就感觉室温偏高,用手摸蓄电池后发现其有明显发热现象。“初步判断这是长期过充电的表现。经检查,的确是厂里值班人员错误设置了充电电压。”兰海的这一发现,成功帮助客户避免用电事故。
凭借高超的技艺,兰海供职的百色供电局成立后至今的13年间,辖区内30多座变电站没有发生一起因蓄电池或直流电源故障引起的事故,为电网运行提供了稳定的后备电源。
有头脑——
创新发明保供电
工作中,兰海通过自己的发明创造,保障电流不间断地送进千家万户。
“每个变电站有100-200个蓄电池,使用时间一长,总会有部分出现问题。但是正在运行的变电站不允许停电处理,就只能带电更换蓄电池。”为了降低带电更换蓄电池的作业风险,他自主研制出“蓄电池双向跨接器”,运用无极性操作,在有效避免人员误操作的同时,提高了带电更换蓄电池的工作效率。
此后,他又通过互联网和纸质书查阅许多资料,不断缩小“蓄电池双向跨接器”的体积,最终让这项发明得以广泛推广应用。
为减少发电机直供电给高频充电机造成的损害,兰海设计了一台隔离变压器,经过数年试用,稳定可靠,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变电站事故停电后直流系统的续航能力。
检修是兰海及其同事的一项重要工作。检修作业时,工作人员必须用人力拆装空间狭小的高压开关柜中的笨重设备,不仅效率低下,工作人员也有被砸伤的风险。当时市场上没有合适的工具用于解决这一难题,兰海决定自己造。他带领团队结合了多种手动、电动、液压千斤顶的特点,经过多次改良、试验,终于制作出一套灵活轻便、省力高效的电动升降装置。“使用这个装置以后,每更换一台柜内设备可节约两个小时。”
有担当——
身先士卒做表率
“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班组负责人,兰海认为只有身先士卒做好表率,才能当好班组排头兵,带好队伍。
对于新技术新应用,兰海总是第一个去学习并熟练掌握。百色地处云贵高原边缘,网区部分线路途经高寒山区,入冬后,杆塔线路容易出现覆冰现象。如何正确、快速操作直流融冰装置,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直流融冰装置入网使用初期,兰海自学新技术,多次组织班组人员演练,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了班组的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当输电线路巡视作业引入多旋翼无人机时,兰海被借调到输电管理所开展多旋翼无人机培训,他依靠多年的航模操作经验,短期内使得百色供电局无人机技术水平达到广西电网之首。
兰海充分利用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积极做好传帮带工作。作为“兰海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兰海为公司打造出一支技术创新先进团队。目前,该工作室已完成职创项目35项,大部分创新成果已投入到生产工作中,为企业节约成本超过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