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宝宝养错了怎么养抽动症都听好了解药就在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07日 点击:[2]人次
抽动症都听好了,解药就在孩子身体里。
发现孩子得了抽动症,不管是单一的眨眼、吸鼻、咧嘴,还是伴有肢体的抽动如摇头、耸肩、鼓肚子,甚至是清嗓、发怪声等,家长切莫病急乱投医,看上哪个偏方就乱试乱用。
中医讲究一人一方,是不能乱的,辩证论治不是随便一说,相同的情况在不同人身上可能治疗方法也不一样
中医常说,小儿脾常不足,只要脾胃正常了,儿童身上的大部分问题就都能够解决, 抽动也就不敢再来捣乱。何况小孩子本就脾胃虚弱,不先看脾胃看什么呢?
如果脾胃的功能能够正常运行,良好的睡眠、均衡的营养、适量的运动,这样差不多也能摆脱身弱了。
如果孩子正被抽动症所困扰,不妨试试下面这个顺序,来慢慢调理,先疏肝、次健脾、再祛湿、后补气血。
脾胃乃后天之本,固本培元之根本,人体气血能量的来源,脾胃不好就如树木没了土壤,还何谈扎根生长呢?只能随风飘摇,任其摆布。因此调理的这4个阶段,一定要注意好:
【1】先疏肝
肝主木、脾属土。
木克土,当肝气不通时,会先影响脾胃功能,大部分的抽动患儿,都是肝火旺盛,肝风内动。
脾气大,急躁易怒,或者情志抑郁,生闷气,气郁化火,耗伤阴精,造成了肝血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而发生眨眼、摇头等,因此这部分患者要先疏肝。
【2】健脾胃
中医认为,脾主肌肉四肢。
如果脾土虚败,土虚木盛,则肝木乘脾,虚风内动。肝风挟痰上扰走窜,造成头面部、四肢肌肉的抽动。
这类患儿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但要清淡,避免肥甘厚味,煎炸、生冷之品。
【3】再祛湿气
脾主运化,负责代谢体内的水分,所以说脾为生痰之源,如果脾虚了,水液不能正常代谢,就会堆积形成湿气:聚而为湿,灼而为痰,郁而化火。
那么痰气互结,就会引动肝风,造成头面及四肢肌肉的抽动,风挟痰上扰咽喉则出现清嗓、吭吭声,上扰心神则会不自主说脏话、骂人。所以化痰祛湿也是重要的一环。
【4】最后补气血
身体的肝气疏通后,脾胃运转良好、湿气也祛除了,这个时候虽然可能已经没什么抽动症状了。
但身体处于一个空虚的状态,抽动还是容易复发。
可以通过改善饮食等方式来补血,肝血充足,滋润濡养筋脉;肾阴充足,水足以涵木,体内的虚风自然就消失,所以抽动才能彻底好了。
如此一来,疏肝气、化痰瘀、固体健脾、祛风止痉,标本兼治,气血充盈,脏腑阴阳平衡正常运行,哪里还有什么抽动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