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养一个暖心的宝宝呢(怎样养出一个快乐温暖的孩子)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04日 点击:[8]人次
3岁前的孩子需要依恋,家长应该及时满足其生理需要;
3-12岁的孩子需要规矩,家长应该坚定地对其说“不”;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选择权,家长应该耐心地将其当作朋友……
0-3岁是孩子与家人一对一依恋关系的建立时期,这种依恋不断积累直至12岁。
依恋是情感的起源,当幼儿与某人形成依恋关系后,与依恋对象在一起时他会感到愉悦;难过时,只有依恋对象的出现,幼儿才会感到安慰。依恋得到满足时会非常快乐和放松,当人处于放松状态时,看外界的事物就会非常快乐。不少孩子在青春期出现伤害家长的行为,不用问,这样的孩子大多在12岁以前不是由自己父母养育长大的,情感联系并没有形成。”在吃喝拉撒睡不能自理的无能期,儿童只能靠哭来表达自己的痛苦,此时,家长应该立刻抱起孩子进行安抚。
长期哭闹得不到安抚的孩子,他们内脏的自主神经系统会形成过度紧张的记忆,影响孩子的脾气秉性。比如,生活中有不少“路怒族”“键盘侠”,殊不知,他们“一点就着”的火爆脾气,或许就源于父母的“粗放式”养育,在一岁以内自己的各种生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爱是一种营养,但不是全部,孩子从3岁开始,逐渐具有了理解和表达的能力,是给孩子“立规矩”的关键时期。
三岁时,家长要学会对孩子说“不”;
四岁时,家长要教会孩子等待和自律;
五岁时,家长要在诱惑训练中教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并身体力行地示范给孩子如何与他人分享;
六岁时,孩子要在体育运动中,学会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3岁左右,孩子的哭闹已不是生理需要,而是心理需求。那么如何制止孩子无理的哭闹?
哭闹没有用
比如孩子因为得不到手机,不能看动画片,在家里哭闹。此时家长的做法应该是把孩子抱进卧室,一对一笑眯眯地看着孩子哭闹。
直到孩子哭累了,家长可以起身离开去拿一个热毛巾给孩子擦擦脸,让孩子体会到对他的爱。
待孩子情绪稳定下来,家长再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讲道理:“如果妈妈想看手机,爸爸不给妈妈,妈妈就像你刚刚那样哭闹,好吗?你已经长大了,有什么需求可以说出来,哭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特别要做到“四个不要”:不要骂孩子,不要打孩子,不要跟哭闹中的孩子讲道理,不要离开孩子。
有计划地给孩子买玩具
选择一个轻松的周末,父母可以带孩子到商场里去挑选玩具。
孩子挑好后,家长可以说:“这玩具超出我们的计划,你知道爸爸妈妈每天为什么去上班吗?30天才发一次工资,家里买所有东西都需要计划,你这个玩具要120元,但是按照妈妈的预算计划,我们只能买100元的玩具。如果今天买回家,我们下星期的菜钱就没有了。”
“如果妈妈这个礼拜辛苦工作加加班,下周末就可以把这个玩具买回家了!”
父母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给孩子提要求,因为要加班,你要早点上床睡觉,要乖乖吃饭,收拾自己的玩具……
延迟满足会让孩子学会等待和忍耐。
孩子三岁以后,家长可以利用周末时光让孩子坐在书桌前安静做一件事情,可以是拼图、绘画等。三岁时坚持10分钟完成一幅画,四岁时每次坚持20分钟,等孩子六岁上学后,就能在35分钟的课堂时间里集中注意力。
饭桌上的分享
自己小时候总是会在饭前准备好桌椅和碗筷,等家人都入座后,才会动筷。
父亲加班不能按时就餐,母亲一定会用干净的碗筷给他单独留一份饭菜。最好的水果也会留给不在家的家人。
父母生活中的点滴的行为会让孩子学会如何分享。
孩子从四岁就要多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吃苦耐劳。
运动中的吃苦耐劳
孩子在跑步中会上气不接下气,当过了这个阶段会发现没什么不良反应,这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生活中也会遇到这种情况,刚开始工作特别难,坚持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也不过如此”。
孩子在学游泳时,会非常害怕,觉得要死了,后来他会发现只要不放弃,一定能学会。
这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什么事情都是由不会到会,这个过程就是自己驾驭外界的过程,不能因为害怕就拒绝尝试”。
人的一生除了工作,还要有健康的身体、和美的家庭、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情感越丰富的孩子才越幸福,不要逼着孩子单纯地走向成功。
养育是对孩子的心理进行投入,这种投资是无价的,通过投入让儿童记住养育者的声音、相貌、气味,形成依恋,是一种无形的心理资本,是孩子未来人生道路上一笔巨大的财富。
赴美就医服务机构
卵巢癌治疗
赴美就医签证
美国第二诊疗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