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野老鼠宝宝好吗知乎为什么说野是对孩子最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07日 点击:[2]人次
野,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
爬树摘果、抓鱼逮鸟、田野穿梭……以前的孩子,在一片希望的自然环境中长大,有着无穷的快乐。但现在的孩子,逐渐脱离了自然的怀抱,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在钢筋水泥般的“围城”里,温顺地丧失了“野”的本能。
做父母的,总想把最好的给孩子,也总想把最好的教育给孩子。殊不知,野,才是自然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古人云“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育的目的不正是要培养孩子行与知的能力吗?而“野”,就是培养的关键。你需要在孩子知行观形成初期带他们去感受下自然,与自然来点互动。
可是,父母们都太忙了,带孩子去感受自然简直是奢侈。平时给孩子买了很多晦涩难懂的自然科普书,很难坚持读下去;说好的去动植物园,却总因周末加班而延期。
既然无法把孩子带到自然里,不如把自然带到孩子面前。
《姐妹花和她们的动物朋友》,就是这样一套打破城市与自然的边界、讲述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系列绘本。它由动物小说大王、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沈石溪祖孙三代共同创作,取材于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带领小读者走出城市、走进自然,领悟生命的神奇与自然的真谛。
6个真实故事,6种美好与自然的相遇
故事的真实来源于生活。
《姐妹花和她们的动物朋友》这套系列绘本共6册,以作者沈石溪的两个宝贝孙女为原型,真实还原了城市孩子与动物之间发生的暖心故事。这些动物朋友有城市里孩子少见的种类,如黄鼠狼、红隼、蝈蝈,也有城市孩子较为熟悉的种类,如小狗、小猫、喜鹊。它们个个形象鲜活,分别遇到了自己的难关,在姐妹俩的帮助下,最终顺利度过。
如,《喜鹊临门》就讲述了姐妹俩在客厅时,发现窗外飞来一只受伤的喜鹊,她们将喜鹊放进屋里,并为它搭窝、准备食物,直到它痊愈离开。夏天喜鹊归来时,因为着装的变化,认不出姐妹俩,姐妹俩想尽各种办法,甚至不顾炎热天气穿上喜鹊熟悉的冬装,最后终与它 相认。
作者以独特的观察视角,让小读者们置身故事之中,告诉他们生活在城市里,应该如何认知生命、热爱自然、关爱他人。绘本笔触细腻,情节曲折丰富,让“野”有了释放之处,让“行与知”有了实践与可能。
自然探索,用行动激发孩子们思考
或许,父母不认为自己小时候习以为常的自然,是当今孩子渴求的事物。其实,在自然中长大的孩子,有更强的行动与思考能力。
流浪狗妈妈因为自己的孩子不幸去世,非常伤心,姐妹俩为它带的食物,它看都不看。妹妹想狗妈妈太想念自己的孩子了,就找来毛绒玩具小狗,但依旧没起作用。姐姐又想出一个主意:送一只真正的小狗给狗妈妈。可是,狗妈妈没有接纳小狗。为什么?姐妹俩请教爷爷,原来是小狗身上的气味不是狗妈妈熟悉的,于是姐妹俩将混有狗妈妈尿液的泥土涂满小狗全身,让小狗的气味变成了狗妈妈熟悉的味道,最终实现了母子团圆。
你看,虽然故事很简单,作者却一步步用“问题”推进故事发展,引导姐妹俩去探索小动物行为的原因,然后姐妹花通过自己的思考,再想出合适的解决办法,即锻炼了“行与知”的能力,也加深了对自然与生命的认知。
图文科普,轻松幽默看不够
孩子嘛,好动是天性,专注力往往不那么强。但是,当我在带着3岁9个月大的女儿看这套绘本时,她竟然听得十分专注,每当小动物遇到问题时,还总爱问“为什么”、“怎么办”。
比如,在《黄鼠狼卫士》的故事中,社区里的小朋友因为好奇将黄鼠狼围了起来,并说着“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黄鼠狼放屁可臭啦”、“黄鼠狼是小偷,会偷鸡吃”。女儿也跟着着急起来,还说黄鼠狼好可怜。
那小朋友们说得对不对呢?还是姐妹花的爷爷给出了解释,原来黄鼠狼偷鸡,只是民间的流传,事实上,黄鼠狼以老鼠等啮齿动物为食,很少攻击鸡等家禽,它是真正的小卫士呢;至于放臭屁呢,只是黄鼠狼为了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知道了原委,女儿高兴地拍起了小手。
像这样的科普知识,还有为什么红隼兄弟的“打架”是为飞行做准备?为什么落单的流浪猫会被其他流浪猫拒之门外?为什么蝈蝈春天孵化、秋天去世?答案都在这套书里。
《姐妹花和她们的动物朋友》的文字由作者及其儿子——青年作家沈悦完成,非常细致入微;观察笔记与插画则由两个孙女完成,童心满满又惟妙惟肖。可以说,这是一套图文科普绘本,将文学性、故事性和科学性完美融合起来,为小读者们提供了一个学习自然与科学知识的良好方法。
带孩子认识自然要趁早,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自然教育更要趁早。所以,建议每一位父母都可以将《姐妹花和她们的动物朋友》这套绘本,当作亲子家庭教育的认知读物,尽量让孩子多一点对自然的野性认知,锻炼行动与思考的能力,在心中播撒下爱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