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娱乐

先心病宝宝养不胖吗补心之旅阿富汗先心病患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06日    点击:[6]人次

8岁的哈苏纳是“熊猫血”儿童,在此次“补心”手术中,中国志愿者们的无偿捐献,使她的手术顺利完成。她向中国的志愿者们伸出大拇指,表示谢意。 (记者陈彦仿摄)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陈彦仿)14日15时30分,13名来自阿富汗的小朋友,由爸爸们带着走出了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外科病房。

这13名小朋友是先心病患儿,在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了免费治疗,目前已经康复。本次中国红十字会“天使之旅——‘一带一路’大病患儿人道救助计划阿富汗二期行动”,一共将救治150名孩子。

自治区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中心副主任曼苏尔·纳曼站在病房走廊的一头,目送着这些孩子。“玛孜娅,你的病好了。回家要好好吃饭,下次再去阿富汗的时候,伯伯要看你是不是长高、长胖了!”

通过翻译,玛孜娅明白了曼苏尔伯伯的意思,她甜甜地说:“谢谢伯伯!”

从战乱区带回“补心”孩子

今年5月3日,曼苏尔和自治区人民医院两名医生、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两名医生、上海安贞医院两名医生一同前往阿富汗,为当地先心病孩子做筛查,他们要将急需治疗、家庭贫困的孩子带回中国,接受人道救助计划。

“我们所在的医院因为紧挨着当地政府,也就成了袭击目标范围,即便如此,每天都会有几十名家长带着孩子来接受筛查。”曼苏尔说,玛孜娅是被爸爸抱着进来的,她呼吸困难,经常咳嗽,一直用怯生生的眼神看着我们。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孩子身高、体重都不达标。

玛孜娅一家住在坎大哈市,一个月收入1万阿富汗尼,相当于1000元人民币,仅够一家人的生活开支。想要治病,要至少准备6万元人民币。除了经济困难外,阿富汗本地医院医疗条件和水平有限,是阻挡孩子治病的最大障碍。

曼苏尔说:“阿富汗由于常年战乱,局势不稳,基础医疗设施薄弱,约10%的先心病儿童错失救治最佳时机,最终离开人世,因此,只要得知中国政府的援助信息,居民们顶着困难和危险,也一定要找到我们。”

依布尔找到曼苏尔时,控制不住情绪,流泪了。曼苏尔说:“他拉住我的手说,我的大女儿已经因为先心病死了,这是我的三女儿,我不能让她再走,她才6岁。”

曼苏尔和六位医生,在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工作人员的协同下,连夜工作,在炮火纷飞中,他们要用最快的速度带回这些患儿。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人道救援计划是从2017年开始的,第一批为阿富汗100名孩子成功实施手术。

这一次,让中国医疗工作者们没想到的是,在他们进行筛查的第二天,20多名孩子由家长带着来到了筛查点,他们就是第一批接受治疗的孩子们,是来看望来自中国的叔叔阿姨的。

“当地群众只要谈到中国,都会伸出大拇指,中国的人道救援计划,感动着当地老百姓。”曼苏尔说。

和时间赛跑——24小时备齐“熊猫血”

张总刚是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外科主任,他要为来自阿富汗的孩子们进行手术。张总刚告诉了我们一个志愿者们24小时备齐“熊猫血”的奇迹故事。

8岁的哈苏纳和2岁的玉素尔都患有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属于复杂的先心病种类。肺静脉没有正常接入左心房,而是接入到右心房。手术时必须备足血源,一旦出血就不易止住,危及生命。

张总刚说,我们是在术前发现这个问题的,而且两个孩子都是Rh阴性血,俗称“熊猫血”。正常寻找“熊猫血”,至少需要一周时间,血源成了手术中的一大难题。

当自治区红十字会将孩子需要“熊猫血”的求助信息告诉了新疆的志愿者们后,当天就有人联系自治区人民医院献血。

张总刚说,志愿者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200毫升够不够?不够就来400毫升的。”

卡里姆是哈苏纳的爸爸,之前他并不知道女儿是“熊猫血”。通过翻译,他告诉记者:要做手术了,我怀着特别大的希望,但当知道女儿是“熊猫血”,我又无法给女儿献血时,我甚至要绝望了。然而,仅仅24小时就又给我重新带来希望,是中国人民、中国的志愿者给了我们帮助,给了我女儿新生。

黄河黄土黄种人杂志社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杂志社

今日自动化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