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病因是什么如何治疗糖尿病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19日 点击:[13]人次
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病因是什么 如何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
一、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病因是什么
1.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多见并发症,约见于50%糖尿病患者,引起胃运动功能障碍。
2.糖代谢障碍
胃排空受血糖浓度的调节,血糖浓度与胃排空速度之间的关系是可逆的,高血糖时胃窦压力波振幅降低,MMCⅢ期胃窦活动异常及幽门压力振幅增高,引起非消化性固体颗粒食物的胃排空迟延。高血糖又能抑制迷走神经。高血糖还可破坏胃起搏点活动,可引起胃动过速。
3.糖尿病微循环障碍
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内镜探头从内镜活检孔直接测定胃黏膜血流量(GMBF),明显低于无糖尿病的健康人。黏膜活检胃镜证明胃黏膜血管基底膜明显增厚、内皮细胞显著肿胀。微循环障碍也可影响自主神经和肠内神经系统微循环灌注,促进胃轻瘫发生。
4.内分泌功能紊乱
内源性前列腺素可能引起胃慢波节律紊乱的形成。胃泌素、胰高糖素、*肽、胆囊收缩素、酪酪肽等血中浓度增高可引起胃排空减弱。
二、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症状是什么
1.根据糖尿病多年病史,或血糖控制不佳者。
2.根据胃动力障碍的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较少患者存在早饱、恶心、呕吐、腹胀、上腹不适及上腹痛等。其中恶心呕吐最常见。症状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同一患者的症状程度,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可能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导致传入神经通路敏感性降低有关。由于胃排空迟延而致胃潴留,可有反复胃石形成。当并发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减低时可出现胃-食管反流症状如反酸、反食、胸骨后痛、胃灼热感等,重者发生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此时也可有食管外如肺、气管、喉症状,表现哮喘、咳嗽、肺纤维化、声嘶、喉痉挛、慢性喉炎、球状感、口臭等。MMC异常除可导致上述症状外还可引起小肠和结肠排空异常,引起便秘、腹痛、腹泻等症状。糖尿病性胃轻瘫钡餐表现为胃扩张,胃蠕动减慢或消失,钡剂滞留和十二指肠球部弛缓。
三、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检查
1.闪烁扫描技术
始于1966年,用99mTc和111In双标记的固体和液体试餐,可测定各个时间的胃排空率(GERS)及胃半排空时间(GETl/2)。正常人液体食物的胃半排空时间为30~45min,固体食物为60~110min。在进餐后胃排空开始之前一般有1个排空极少的迟滞期,此期相当于将食物研磨到能通过幽门的细小颗粒所需的时间。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半排空时间、胃排空率和迟滞期都明显延长,故本法为胃排空测定的金标准。
2.胃肠测压技术
胃肠测压技术主要用于胃肠收缩功能的检测,包括收缩活动发生的时间、收缩强度、收缩频率、收缩的协调性等,可称为胃肠收缩活动测定的金标准。胃肠测压可采用液压毛细管灌注系统和气囊测压系统,以前者应用较广。此外,还有采用固态压力传感器设计制造的动态胃肠压力监测记录系统,可进行24h以上连续胃肠测压。
3.超声检查技术
为无创性检查,患者易于接受,可动态观察液体胃排空、胃蠕动及消化食物通过幽门的情况,能多次重复进行。
4.胃电图描记技术
对胃动力和胃排空能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可作为糖尿病胃轻瘫的一种重要过筛试验,也能用于观察促胃动力药物治疗前后的科研对比。
四、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治疗方法
1.原发病的治疗血糖水平的高低与胃排空的关系十分密切,应积极使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这样可部分改善糖尿病胃轻瘫的胃排空延迟。
2.饮食治疗对有症状的胃轻瘫病人均应给予饮食的指导,给予低脂饮食,少量多餐,目前未对饮食调节的疗效进行评估,根据一些作者报道真正的疗效使人失望。今后应进一步研究具体食疗方法,结合胃排空的变化和症状减轻、消失情况进行正确的评估,以便作出科学的疗效判断。
3.促胃动力药的应用过去几年,大力推广使用西沙必利为全胃肠动力药治疗胃轻瘫,近年又使用换代制剂莫沙必利。国内叶萍等报道40例糖尿病胃轻瘫病人用西沙必利治疗,消化不良在1周左右明显缓解,对早饱、腹胀、恶心、呕吐的有效率100%,对腹胀、餐后不适为87.5%和85.7%。用阻抗胃排空法检测服药前、服药后患者的胃排空改变,结果显示糖尿病胃轻瘫患者服药前的胃阻抗排空检查明显延缓,而服用西沙必利4周后胃排空阻抗波的平均上升时间和平均阻抗波的速率,均较服药前明显减小(P<0.05)。周吕等报道西沙必利可促进PGE2和胃动素释放而促进MMC收缩活动。西沙必利通过PGE2对胃黏膜的细胞保护作用达到抑制胃黏膜的损伤。有些文献尚报道西沙必利不仅能促进胃排空,而且能够有利于血糖水平趋于正常或趋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