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功能障碍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19日 点击:[13]人次
胃肠功能障碍 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
一、胃肠功能障碍
胃肠功能障碍常见于以下外科疾病:
1.感染性疾病如全身严重感染、重度感染性休克等,特别是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腹腔感染。
2.非感染性疾病包括严重烧伤、战伤、创伤大出血、各种非感染性休克、DIC、重症胰腺炎、重要脏器的功能衰竭等。
3.医源性因素如大手术、麻醉并发症、持续全胃肠外营养、心肺复苏后等。
发病机制本病的发生主要与胃肠粘膜缺血、缺氧有关。
胃肠粘膜缺血导致粘膜微循环障碍、能量不足、渗透性增加,抵抗H+的能力下降,同时,胃粘膜分泌碳酸氢根减少,如有胆汁反流将遭受进一步破坏。胃内的H+浓度相对增高,粘膜的损害使H+逆向弥散更容易且难于清除,造成粘膜糜烂、出血。粘膜缺血致细胞坏死、凋亡,尤其是肠绒毛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粘膜上皮的坏死、脱落,使胃肠道机械屏障功能受损,通透性增高。在缺血时肠蠕动减弱,胃肠道内存在的很多细菌可大量繁殖,导致细菌及内毒素移位。肠道壁内含有丰富的黄嘌呤脱氢酶,胃肠粘膜缺血一再灌注损伤使次黄嘌呤在黄嘌呤氧化酶作用下生成黄嘌呤,释放活性氧自由基,氧自由基与其他炎症介质的作用可进一步损伤肠管,影响粘膜的修复。
二、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
1.腹胀、腹痛由于肠蠕动减弱或消失,致肠胀气、肠内容物积聚,肠麻痹使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持续腹胀使肠壁张力增加,加重肠道的微循环障碍;腹压增加影响呼吸,加重缺氧。危重病人出现腹胀常是病情恶化和不可逆转的征兆。
2.消化道出血胃肠粘膜炎症坏死引起消化道出血,如病变侵入粘膜下,可出现溃疡出血。出血灶常呈弥漫性,可呕血或解柏油样大便,大量出血可导致出血性休克、贫血。胃镜检查可见散在出血点或溃疡。
3.腹膜炎胃肠缺血缺氧及持续腹胀,致肠腔内细菌穿过肠壁进入腹腔;如溃疡发展侵入胃肠道浆肌层,可发生溃疡穿孔,导致弥漫性腹膜炎,出现全腹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
4.肠源性感染因胃肠屏障功能减弱,细菌及毒素可移位于肠壁和肠外血液和淋巴中,甚至可成为全身感染的感染源,引起或加重全身感染。病人可有严重全身感染中毒的症状。
5.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是胃肠道功能障碍的常见表现之一,如发生,往往提示危重病患者预后凶险。
三、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
由于胃肠功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本病尚未有统一的诊断标准。当急性或危重病人有胃肠道吸收、蠕动障碍,或粘膜糜烂出血、屏障功能损害时,应诊断为本病。
1.原发病治疗
积极有效地处理原发病,加强对休克、创伤、感染的早期处理,以消除产生SIRS的基础。
2.保护和恢复胃肠粘膜的屏障功能
防治内源性感染,但不滥用抗生素,以维持菌群生态平衡。缩短肠外营养时间,尽量恢复肠内营养,并补充谷氨酰胺。选用保护肠粘膜的药物,免受细菌及毒素的损害,以增强肠粘膜屏障功能。
3.手术治疗
一般不适宜手术治疗。但对合并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消化道穿孔、弥漫性腹膜炎者宜及时积极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应处理合并病变并行腹腔引流。对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持续出血,也需考虑手术止血。术中除采用缝合法止血外,可作胃切除术,常用的有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加远端胃切除术。
四、胃肠功能障碍的饮食护理
不要吃精制的糖类、面包、蛋糕、通心粉、乳制品、*、柳橙类水果、蕃茄、青椒、碳酸饮料、洋芋片、垃圾食物、油炸食物、辛辣食物、红肉、豆类、可乐。减少盐的摄取量。加工食品、垃圾食物及所有乳制品会刺激粘膜分泌过量,导致蛋白质消化不良。节制花生、扁豆及大豆的用量。它们含有一种酵素抑制剂。
食物中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排便,减少胃肠疾病。补充膳食纤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多吃蔬菜、水果,多吃粗粮。
蔬菜、水果中的膳食纤维以可溶性膳食纤维为主,如苹果,就含有丰富的果胶。粗粮的膳食纤维中有很多粗纤维,如玉米面、荞面、豆面等。所以,在孩子的食谱中不要光吃白米、细面,像玉米面糊、嫩玉米、荞麦面等,也应列在其中,还可以全麦面包代替精制白面包。这些都是增加膳食纤维的好办法。
人体内的矿物质在新陈代谢中有很重要的生理作用。钙是天然的神经系统稳定剂。食物中含钙高的有酸奶、牛奶、虾皮、蛋黄、芝麻酱、绿叶蔬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