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维育儿亲子游戏心得孩子打游戏我快气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14日 点击:[3]人次
文|亲子心理师徐婧英
网上一个妈妈,因为三个孩子刷抖音、玩游戏、看电视时间过长,达到五个多小时,十分生气。于是,她想了个办法。
把分别写着抖音、游戏、电视的纸贴在门上,
让孩子看着纸上的字,"刷抖音"、"打游戏"、“看电视”,持续五个小时,中间不许停,让孩子玩个够。
对此,网友非常认同,有的也想给只顾游戏不好好学习的神兽用一下。
从心理角度来说,这个妈妈的做法近似于心理学上的“冲击疗法”,又称满灌疗法,让孩子接受多次重复的单一、枯燥的刺激,对沉迷无法自拔的行为——打游戏、刷抖音、看电视,产生厌恶,从而达到远离的目的。
提起电子游戏、小视频,好多家长深恶痛绝,有的孩子沉迷其中,占用了大量学习和休息时间。家长们想了很多办法——讲道理、好言相劝、打骂、没收手机,甚至断网,都没什么用,无法让孩子摆脱对电子产品的依赖。
尤其疫情当前,学生在家上网课,手机、电脑、ipad是标配,好多孩子一边上网课,一边堂而皇之玩游戏、刷视频,家长们急得团团转,却一愁莫展,没办法。不知怎样让孩子心甘情愿远离电子产品,认真学习。
其实,不只中国父母有这样的烦恼,国外的家长也一样。
这不,日本推出一套“允许孩子玩游戏,又让他们主动厌倦游戏“的办法,非常独特。这个方法与我们通常作法反着来,也是基于心理学上的冲击疗法,据说效果不错,一起来了解下:
让孩子认认真真玩游戏这个认真玩游戏可不是说说的,要求非常具体:
坐姿要端正,时刻保持挺胸抬头,不能东倒西歪,“葛优躺”更是禁止。
已故著名心理学家李子勋曾说,中国家长特别喜欢在孩子学习时,强调坐姿,要坐直,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孩子一坐桌前,家长就开始纠正。其实,这就做反了,没有多大效果,还容易让孩子把对坐姿的约束感迁延到学习上,让孩子厌学。正确的做法是,孩子学习时不强调坐姿和书写规范,反倒在玩耍时,特别强调。
日本的这套厌倦游戏法,也基于这样的心理诉求,让孩子玩游戏时保持端正的坐姿,不只如此,还要求孩子一定要准时,说几点就几点开始玩,不能迟到一分一秒。
制定非常具体的游戏进度目标,要求孩子完成目标孩子学习时,好多家长会制定非常详细的目标和计划,为的是让孩子按部就班,有方向、有抓手。家长的想法和初衷是好的,小一些的孩子也常常配合做计划,大些的,干脆不理。但是,即便小孩子做了计划,也往往不了了之,执行不下去。原因在于,越具体的计划,约束和限制力越大。
孩子按计划学习,就意味着配合家长给自己下的夹板,屈服于家长,会感到不自由、不放松,因此,不想按计划来。
但是,日本家长反其道而行之,要求孩子玩游戏要制定具体的目标:哪天打到青铜级、哪天打到王者,都详细列出,不能含糊,而且,计划一旦定下来,就必须完成,不能打折。
这样定目标,孩子可能一开始觉得新鲜、有趣、好玩,或者,家长只要让玩游戏,怎么说怎么办,但是,接下来会怎样呢?熊孩子可就猜不到了——
没完成目标,要质问为什做不到。如果没有按计划完成游戏进度目标,这就有你好看的了:
家长会质问孩子为什么没在计划时间打到青铜、王者,为什么说话不算话,为什么没做到?总之十万个为什么,会马上上线。
家长的批评唠叨是肯定的了,真急了,打骂孩子也说不定:
谁让你打不到王者的?
谁让你没按时打不到青铜的?
想想那个画面,是不是就不那么有趣、好玩了,痛哭一顿也说不定,谁让咱游戏没打过关呢?
让孩子制定没完成目标的弥补方案说——怎样改正、如何弥补、还要几天,才能完成打游戏的目标?是不吃不喝争分夺秒,还是昼夜颠倒,人机不停?
大丈夫吐口唾沫就是钉,定下的目标,怎能不完成?
为了弥补过错,火力全开,马不停蹄,啥时打恶心——哦不,啥时完成目标啥时算!
孩子玩游戏的时候,对其操作指指点点“这样打,不对!”
“你要这样这样,听我的”......,
相信,孩子玩游戏时,你在身后的指指点点,不要钱,但要命,孩子会很不爽。
其实,以上所有办法,归根结底都一个目的:扼制孩子玩游戏的主动性和自主性,给玩游戏下绊,孩子不再是游戏的主人。
表面看,你鼓励孩子玩游戏,实际上,你的束缚和限制,让孩子玩的不自由、不痛快、不舒服,久而久之,当然不再想玩,提不起兴趣。
这样的结果,当然也是你想要的,哦耶,恭喜你,达到目的了!
不过,反过来思考一下,是什么让孩子不喜欢学习,沉迷游戏的呢?是不是因为你过度在意学习、干涉学习,你成了学习的主人,孩子反倒无所谓了?
亲子心理师徐婧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更多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